7
月
6
日
天气依旧炎热,却不能阻止微博调查小组的成员们继续他们的暑期社会实践。这次他们走上街头,通过实地采访来寻求答案。一本本子、一支笔、加上诚恳的笑容就开始了他们一天的采访。
他们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某小学一位三年级学生。出乎调查者的意料,这位受访者早在二年级时就有了自己的微博,微博使用年龄已有了近两年。当被问及使用微博的用途时,这位小朋友回答道他认为微博上有很多好意思的东西,同学朋友之间也会转发一些有趣的消息,并且透过微博他还可以发表自己的心情以及关注朋友的状态。另外这位小朋友还腼腆地表示自己很喜欢明星刘诗诗,所以在微博上关注了她。而就微博的使用频率而言,他坦言自己大部分时间也玩
QQ
并且朋友圈中
QQ
也更流行,因此玩微博的时间并不是很多,通常是经父母同意后晚上玩上半小时左右。由此看来虽然微博的使用日趋低龄化,但这些“新生力量”显然并不能构成微博的使用大军。
另外一位比较典型的受访者是一位工作年龄有
3
年的某单位职工。他是通过周遭朋友的关系而进入微博这个圈子,为了方便和朋友交流。就使用频率而言,他显然比刚才那位小朋友要频繁,他坦言“没事就刷刷微博,打发时间”。但是他使用微博的目的倒是与小朋友无异。他也提到了使用微博看看新闻,因此调查小组向他提问:“是否相信微博上的信息?”。他认为微博信息却是挺杂的,许多一开始信以为真,但后来发现是炒作,因此现在对待他们是选择性的相信。对于一些别有用心的谣言,他表示非常厌恶。他比较赞赏微博传递信息的快速性并且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总的来说微博对现代人的影响有利有弊,主要取决于使用者能否把握底线、辨别真假。
调查小组选取了较为典型的两位受访者的言论作为他们本次调查的结论。他们在这次调查所表现出来的严谨、随机应变以及提问题的能力都让人刮目相看。而笔者这也是暑期社会实践的真正目的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