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36365线路检测中心“阮厝的声音”闽南语保护现状调研组小队成员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专心致力于探索闽南语保护情况这一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领略了优雅的南音,走近泉州梨园戏,探寻跃动的闽南文化之魂——提线木偶,看一场傀儡戏,听听一曲闽南的声音,从中寻觅闽南语文化。同时,在传唱中延续闽南情是必不可少的,到学校教小学生唱闽南语歌曲又是一次难忘旅程,他们身体力行,传唱闽南语之歌;有年轻一代的传承,自然少不了老一代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寻访当地老人,我们追溯闽南语俚语踪迹;之后实践队又继续踏上了两岸渊源寻根路上——闽台缘博物馆。

闽南语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敏感而又尴尬的问题。通过调查,受观念影响,加上普通话日渐推广成为一种主流沟通工具,闽南语的保护面临“四面楚歌”。有着“古汉语的化石”之称的闽南语在环境的变化、观念的误导、资金的不足等影响下,泉州本地人正在逐渐疏远自己的方言,闽南语的生存和保护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身为泉州年轻一代的实践队队员同时对此表示,闽南语虽然是方言,但她是一个地区的语言,是地区的一种文化符号,体现地区的文化现象,更是地区特殊且悠久的文化。文化和而不同,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护它,保护我们的特色文化,不应让其消失。